收藏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宁波市全民事业单位。
学院依托名城、名校,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经济与贸易、法律与传媒、外国语、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和管理等8个分院,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万余人。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4年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现已有7届1.7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群)5个、重点实验室3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有38%的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3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领导和主要中层管理干部由浙江大学委派,学院咨询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政府部门及著名企业的教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院在国内率先实施了首席主讲教授、专业责任教授制度,聘请浙江大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来院讲授主干课程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院还聘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8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研究生导师6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学院依托浙江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博士生、硕士生130余人在院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学院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院与宁波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优势骨干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开展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已累计培训企业家1000余人。
学院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院与宁波市地方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并建成各级各类研究机构61个(其中市级研究机构14个)。科研总经费超过1.6亿元,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新、韩、法、加等10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英国女王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了中美、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经过10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积累了按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经验,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和运行机制,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富有创新的名城名校合作办学机制,使学院具备独特的优势,为学院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学院将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机遇,科学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联系方式:
文史类
1. 商务英语
培养目标: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娴熟,思维和沟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英语演讲与辩论、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实务、金融英语、国际营销、国际商法、第二外语等。
培养概况:商务英语是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兴专业,社会需求旺盛。我校该专业的中外师资队伍中,多人拥有涉外经贸工作经验、跨学科或海外商科教育背景。本专业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技能训练中融入商务和经管知识,通过实践型、讨论型、研究型等新型授课模式,以及广泛的校外实习和国际交流项目,致力于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娴熟,思维和沟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毕业去向:在政府部门以及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等从事涉外经贸工作;或攻读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商务、经贸、管理、翻译等方向的硕士学位。
高职高专阶段所学专业为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英语教育的考生可报考。
竞争激烈程度:★★★★☆
历年参考分数线:145分左右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贸学院的优势特色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12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三人,副教授三人,讲师6人,全部教师中共有10人具有博士学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化、外向型学科优势突出的专业,不仅初步建立起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鲜明的双语教学体系,而且还拥有全校最大的国际交流项目——中美国贸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有50人左右的学生交流到美国的合作办学单位进行学习和深造。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水平学科基地和平台建设成效斐然。通过学院和研究所的共同努力,全专业目前拥有宁波市教育局和中国社科院合作组建的“宁波市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拥有宁波市对外贸易培训中心和宁波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两大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成了高水平的现代商务和金融实验中心,并与宁波市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国贸专业实习基地。
竞争激烈程度:★★★★☆
历年参考分数线:140分左右
3.
新闻学
本专业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首批重点特色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宁波市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以新闻学专业为重要力量的传播学学科,获批为浙江省“十二五”省重点学科,2013年新闻学作为二级学科,获批宁波市第四批重点学科,是省内唯一获得“中国新闻奖”的高校学科。
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传播技能,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胜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编工作,以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新闻发言人、公共关系工作、出版策划与媒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目前本专业有教师8人,其中博士博士后4人;教授、高级编辑2人,副教授3人。本专业拥有包括报刊编辑出版仿真实验室、摄影与传播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平台。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共建宁波市重点研究基地“传媒与文化产业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自建有“宁波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和“长三角网络舆情研判中心”。与台湾、英国等多所高校建立有学生交流计划。
主修课程: 新闻学概论、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电视摄像与编辑、新闻摄影、数字出版、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大众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新闻伦理与法律、新闻写作与编辑、深度采访报道、数据挖掘与数据可视化、网络传播学、网络新闻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移动媒体传播、专题片研究与制作。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适合于各级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网络等新兴传媒机构,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文化传播机构从事记者、编辑、出版、宣传、策划、主持、文秘工作以及管理工作。
竞争激烈程度:★★★★☆
历年参考分数线:140分左右
理工类
1.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专业主要研究化工类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与化工生产、研究、开发、设计和优化等相关的实际问题,隶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材料、生物、能源、环境和资源等新领域的发展和开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专业涵盖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化工材料、工业催化、环境友好化学工艺等方向。本专业坚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旨在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较强产业化意识和能力的且具有绿色化工理念和研发能力的特色人才。
高职高专阶段所学专业为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油气储运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安全技术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的考生可报考。
竞争激烈程度:★★★☆☆
历年参考分数线:90分左右
2.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专业主修课程:包装结构设计与CAD、视觉传达设计、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包装技术与方法、包装机械、包装检测与质量控制、运输包装及物流工程、食品药品包装技术等。结合全校性经管艺术类课程、工科基础课程和各类任选单元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可望获得新一代包装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主修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视觉传达设计、包装造型及装潢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及CAD、包装印刷、运输包装与物流工程、包装机械、包装自动控制、包装应用力学、包装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包装管理等。
本专业依托浙江大学包装学科优势平台,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秉行“以工为主,艺管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现代包装科学技术、艺术设计与管理工程等综合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除理论学习外,本专业更配有包装材料及装备、智能包装及自动化、包装结构与装潢、包装印刷、运输及振动冲击五大实验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将掌握现代包装工业基本知识及整体流程,具备优异的包装结构及平面设计能力,具备扎实的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基本知识,为进入包装先进制造、现代物流、进出口检测与质量管理等领域发展做好知识与技能储备。
高职高专阶段所学专业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工业分析与质量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机与电器、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工业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密机械技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钢结构建造技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服装机械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和过程控制技术、产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阀门设计与制造、低压电器制造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光机电应用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摩零部件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游戏软件、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三维动画设计、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电子声像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减排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安全技术管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检测及管理、食品工艺与检测、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的考生可报考。
竞争激烈程度:★★★☆☆
历年参考分数线:85分左右
经管类
1.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贸学院的优势特色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12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三人,副教授三人,讲师6人,全部教师中共有10人具有博士学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化、外向型学科优势突出的专业,不仅初步建立起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鲜明的双语教学体系,而且还拥有全校最大的国际交流项目——中美国贸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有50人左右的学生交流到美国的合作办学单位进行学习和深造。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水平学科基地和平台建设成效斐然。通过学院和研究所的共同努力,全专业目前拥有宁波市教育局和中国社科院合作组建的“宁波市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拥有宁波市对外贸易培训中心和宁波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两大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成了高水平的现代商务和金融实验中心,并与宁波市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国贸专业实习基地。
专业特色课程:国际商务英语、国际经贸函电、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调研与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训练、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
竞争激烈程度:★★★★☆
历年参考分数线:100分左右
院校代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计划 |
基础课 |
综合课 |
学费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11 |
土木工程 |
40 |
高等数学(一) |
建筑力学 |
18000 |
12 |
财务管理 |
40 |
高等数学(二) |
会计学 |
17000 |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13 |
英语 |
40 |
基础英语 |
翻译与写作 |
17000 |
|
小计 |
120 |
|
|
|
类别 |
院校代码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计划数 |
学费(元/年) |
文史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01 |
商务英语 |
32 |
17000 |
文史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0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 |
20000 |
文史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03 |
新闻学 |
45 |
17000 |
理工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0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5 |
18000 |
理工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05 |
包装工程 |
45 |
18000 |
经管 |
0019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0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5 |
20000 |
相关文章